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

【中国新闻网】王小战:咫步为尺测河山

发布时间:2025-07-31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国新闻网 关键词:

“小战小战,内外兼修、踏实肯干……”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个常年奔波在一线的测量队长总能带给大家安心和放心。他也始终铭记刚入行时师傅的教导:“咱们这行,玩不得半点虚的,分毫必争。”

小战常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是在平凡岗位上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而这一干,就是19年。

从“学徒”到“师傅”:成长没有捷径

2006年,刚从学校毕业的王小战踏入葛洲坝测绘工程院,成为大广北高速公路项目的一名测量员。刚到现场,连看图纸都磕磕绊绊,师傅常告诫他:“干测量这行,差一毫米,工程就可能出大问题。”

凭着心中的那一股子拼劲儿,他白天跟着师傅翻山越岭放样,晚上抱着卡西欧计算器学编程,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公式和心得。“那个时候大山里,蚊子比黄豆大,脚上磨出血泡是家常便饭,虽然累,但也是真真切切学到了真本事。”回忆起那段时光,王小战不禁感叹。

由于当时仪器落后,放一个隧道断面,光是把坐标数据输入计算器就得折腾大半天。王小战开始琢磨,能不能用手机配合全站仪搞数据联动?没想到,试来试去还真把效率提上来了。这段经历让他明白,搞测量光能吃苦不行,还得会“较劲”,和难题较劲,和自己较劲。

2015年底,王小战调入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测绘工程处,开启带队生涯。在重庆龙洲湾B区市政道路二期工程担任测量队长时,他不仅编写测量技术方案与管理制度,还制定控制网测设方案并组织实施。从设备使用、数据核验到资料交接,他事事亲力亲为,对协作队的测量方案与数据严格审核,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他十分注重人才培养,通过安排培训、组织考核,助力新人成长。

就这样,从一本本厚厚的测量笔记到一套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和管理制度,他也一步一个脚印的从一名初出茅庐毕业生,成长为独立开展工程部位放样的技术员,更成为了一名能带徒弟的“老师傅”。

创新不是“高大上”,是解决实际困难

2008年至2015年期间,王小战相继投身瀑布沟水电站、内遂高速、乌东德水电站等多个重点项目。从控制网布设、施工放样、竣工测量、图纸读审到技术交底,他脚踏实地,将对数据的敬畏和较真落实在实际工作的每一步。内遂高速项目施工过程中,他积极参与多项测量方案与管理制度的编写,大胆尝试以安卓手机配合全站仪,有效提升了测量效率。在乌东德水电站,他负责左岸多个关键部位的控制网加密工作,对图纸和数据进行严密复核。

有人说,搞测量就是“立杆子、看镜子”,其实不然。2021年12月,王小战主动请缨,担任印尼上西索凯抽水蓄能电站的测量队长。该项目位于热带山区,气候湿热多雨,热带雨林的天气说变就变,一会儿晒得人脱皮,转眼暴雨浇得睁不开眼。仪器受潮、数据漂移成了大问题。王小战带着测量队员给全站仪“打雨伞”“穿雨衣”,给棱镜装上防潮箱。为适应印尼标准,他主动查阅合同与技术规范,学习当地与国际测量要求,保障测量成果精度符合合同要求,对项目关键部位的隧洞导线、大桥控制放样等任务也是亲自把关,带着队员一同测量研究。为了和当地工人顺畅交流,他编制了一本测量常用术语中英印三语对照手册,带着队员们边学边比划,在烈日与暴雨的洗礼中将工程实体变成了精确的测量数据。

在工程一线,他们也遇到过不少技术坎儿——从棱镜支架不稳影响测量精度,到弱光环境看不清测量觇牌,这些实际问题也成了他钻研技术的“活教材”。

近年来,王小战带领团队陆陆续续在业内期刊发了3篇论文,写的都是空心薄壁墩施工测量技术研究这些手头事;鼓捣出2项发明专利,如“测量弧形闸门支铰座中心里程的装置及方法”,都是在平时测量时被反复校准逼出来的点子;还和测量队一起琢磨出4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的测量自发光觇牌,现在工地上使用。这些东西听起来并没有很多高大上花活儿,但都是实实在在从测量仪目镜里、全站仪键盘上一点点磨出来的实在活儿。

党员的责任:关键时刻必须顶上

2019年,王小战光荣入党,当时支部书记对他说:“党员在工地上的作用,就是做让人一眼看见的标杆。”这句话一直记在了他的心里,从此“我是党员”的信念便牢牢扎根在心中、付诸到行动。

在巴通万高速公路项目,测量队负责的标段地形复杂。有一次隧道贯通前的一次复核中,他发现导线结果接近限差值。当时暴雨刚停,洞里到处渗水。但工期不等人,王小战没有多想,就带着两个小伙子踩着泥水钻进了隧洞,重新测出了整整8站导线。当三人从隧洞出来时,浑身都已经湿透,但看到最终数据达标,心里感觉特别的踏实。从那一刻起,他深刻体会到,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是挂在嘴上的,是干出来的。

从初出茅庐、拎着仪器的小测量员,成长为能带队、管项目、搞科研的骨干队长,在测量行业扎根19年的王小战,还始终记得师傅最初的教导。从滚滚长江到赤道雨林,他深知测量员的尊严,就藏在每一个数据的“准”字里。这份“准”,是半夜打着手电复核测量数据的坚持,是仪器校验时吹毛求疵的固执,对测绘人“严谨、精准、奉献”精神的生动诠释,更是他对“责任”二字的理解。(夏子茜 谭钰洁)

新闻链接:http://www.hb.chinanews.com/news/2025/0729/419453.html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国新闻网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集中研讨推进厦门科学城项目产业招商工作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