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200米的隧洞内灯火通明、焊花飞溅,重型机械的轰鸣声在岩壁间回荡。8月7日,记者在国网新源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现场看到,1号机组转子已完成吊装,工人们正紧张进行发电机组安装作业。这个总投资80.22亿元的国家重点工程,在经历强降雨考验后,正向着明年年初投产目标全力冲刺。
“转子吊装是机组安装的关键节点,现在1号机已进入精调阶段。”项目工程部主任张振伟指着巨大的发电机组介绍。作为京津冀电网重要的调峰电源,该电站年设计抽水电量23.52亿千瓦时、发电量18.07亿千瓦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3万吨,相当于种植10.49万亩森林的减排效果。
然而,几天前的强降雨曾给项目带来挑战。部分排水沟、电缆沟出现淤堵,特别是500千伏开关站出线场面临积水倒灌风险,一旦地下设施进水,后果严重。险情发生后,易县发改局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抢修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方迅速行动,组建党员突击队,与工人并肩作战。“我们调集了8台大功率水泵,党员带头三班倒作业。”张振伟说,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不仅排除了险情,还抢修加固了全线排水系统。
“我们正以‘一天也不耽误’的劲头推进建设。”机电部主任候录江表示,目前,国网新源河北易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取得关键进展:上下水库完成施工,4台机组混凝土浇筑施工接近尾声,8月底将实现500千伏系统倒送电,为后续调试提供动力保障。电站建成后,不仅能为京津冀电网提供灵活调节能力,还可促进当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为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