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水电

【中经云端】百色升船机:破解“通江达海”命题的中国答案

发布时间:2025-07-28 人气: 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经云端 关键词:

右江河畔,壮乡腹地,一座钢铁巨臂正于峡谷间渐次成型。近日,笔者探访由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承建的世界上最大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破解“通江达海”命题的中国答案。

战略之基:右江河畔的航运枢纽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坐落于右江中游,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处,位于百色水利枢纽主坝左岸的那禄沟,线路全长约4公里,采用“省水船闸+升船机+辅助船闸”的组合方案。工程上游接百色水库,下游接入右江,距百色市区约为12公里。上游最高通航水位228米,下游最低通航水位114.4米,最大通航水头113.6米,最大提升高度88.8米。这里是云南地区物资运输的“肠梗阻”,右江虽为西江航运干线的重要支流,却因百色水库的修建,已断航20年,而百色升船机的建设,将彻底改写这一局面。

该工程总投资约50.17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首个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其战略意义如同打通西南航运的“任督二脉”,不仅能使右江航道通航能力从300吨级提升至1000吨级,更将串联起西江黄金水道与西南内陆,形成“干支联动”的航运网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工程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三部委和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区共同推动的重大建设项目,其建成后,将推动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物资流通,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西南腹地的落地,成为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水上新动脉。

经济之翼:激活老区的发展引擎

百色是镶嵌在右江流域的革命老区,山环水绕,物产丰饶。这里盛产铝土矿、芒果、甘蔗等特色产品,然而,右江航道曾因百色水利枢纽的阻隔,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

破解瓶颈,重塑产业格局。长期以来,高昂的物流成本制约着百色乃至滇黔地区的产业发展,升船机建成后,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将降低30%以上。同时也意味着百色的铝土矿、水果、蔗糖等大宗商品可通过水运直抵珠三角,运输时间缩短50%,能直接推动当地铝产业集群年产能提升200万吨;云南的矿产资源、贵州的煤炭可经此南下,形成“西南资源--粤港澳加工”的产业协作链条,预计带动沿线超500家企业发展升级。

文旅融合,点亮山水经济。升船机本身将成为工业旅游的新地标。其垂直提升的壮观场景、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将与靖西通灵大峡谷、乐业天坑等景点串联,形成“工业奇迹+生态观光”的旅游环线。据测算,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年产值增长超15亿元。

绿色航运,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相较于公路、铁路运输,水运的单位货物能耗降低超60%。升船机推动的“以水代陆”运输模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万吨,相当于种植450万棵树。这不仅契合“双碳”目标,更让右江河畔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技术之巅:中国制造的创新答卷

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右江峡谷建设升船机,堪称“在豆腐上建高楼”。这里地质条件复杂,溶洞、断层密布,如何让重达1.07万吨的承船厢平稳升降?中国能建葛洲坝机电公司的工程师用创新给出了标准答案。百色升船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钢丝绳卷扬全平衡式垂直升船机,船厢有效水域长130米、宽12米、深3.9米,能同时通过两艘500吨级船舶,兼顾一艘1000吨级船舶。

世界级技术突破。三峡升船机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齿轮齿条爬升式升船机,以其1.55万吨最大爬升吨位、113米最大爬升高度展现强大工程实力。与之不同,百色升船机以“世界提升重量最大的全平衡钢丝绳卷扬式升船机”的身份,实现了世界级技术突破。它最大提升重量达1.07万吨,最大提升高度88.8米,在提升系统中首创重力平衡卷筒,通过一系列创新性设计与技术优化,成功打破了国外在同类设备上的技术壁垒,在提升精度、安全性能等方面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中国在水利航运领域自主创新的卓越典范。

主提升机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是提升卷筒和平衡卷筒。这两种卷筒的直径均为4.6米,单件重量分别为160吨和280吨,其制造难度和精度问题在行业内属于世界级课题。目前,提升卷筒和平衡卷筒已全部制造完毕、主提升系统已完成厂内预组装、开始联调试验。这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也为全球升船机技术树立了新标杆。

智能化“中国大脑”。在数智融合发展进程中,机船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施工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引入“智能监控系统”,依托先进的图像识别与分析技术,24小时不间断对施工现场进行智能巡查,上半年累计发现并整改各类施工隐患44项,极大提升了施工安全水平。同时,借助“云采云仓”与“极空间”数字化平台,构建起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与质量溯源体系,实现关键零部件100%可追溯,确保工程质量全程可控。

此外,项目现场还安装了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噪声、风向、风速、粉尘浓度等8项环境参数,以精准的环境数据为绿色施工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施工项目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持续迈进。

当晨曦洒在右江水面,建设中的升船机钢结构骨架在山间延展,施工车辆在栈道上穿梭如织,机器的轰鸣与河水的奔涌交相呼应,这正是破解“通江达海”命题中国答案的现实注脚。

新闻链接:http://app.cloud.ce.cn/a/e/b/b/content_213054.shtml

资讯来源:<!--<$[信息来源]>begin-->中经云端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转载自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此文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站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上一篇:【中国新闻网】一日三节点!肇明高速书写攻坚加速度
下一篇:暂无